產品名稱: 6-溴-4-甲氧基吡唑并[1,5-a]吡啶-3-甲腈
中文別名: 6-溴-4-甲氧基吡唑并[1,5-a]吡啶-3-甲腈;塞爾帕替尼 N-5;6-溴-4-甲氧基吡唑并[1,5-a]吡啶-3-甲腈
英文名稱: 6-bromo-4-methoxypyrazolo[1,5-a]pyridine-3-carbonitrile
英文別名: 6-Bromo-4-methoxypyrazolo[1,5-a]pyridine-3-carbonitrile;BCP33316;SY253813;AK00780663;6-bromo-4-methoxy-pyrazolo[1,5-a]pyridine-3-carbonitrile;6-bromo-4-methoxypyrazole[1,5-a]pyridine-3-carbonitrile;CS-0081748;C9H6BrN3O;AKOS024462697;CS-15976;1207836-10-9;MFCD27937916;JTEWRYBKHXGXHP-UHFFFAOYSA-N;DB-129487;SCHEMBL1906221
品牌: PERFEMIKER
CAS號: 1207836-10-9
分子式: C9H6BRN3O
分子量: 252.07
純度:98%
貨號:PN04820
6 - 溴 - 4 - 甲氧基吡唑并 [1,5-a] 吡啶 - 3 - 甲腈是一種含氮雜環(huán)有機化合物,屬于吡唑并吡啶類衍生物。其分子結構中包含吡唑環(huán)與吡啶環(huán)通過 [1,5-a] 橋連形成的雙環(huán)體系,3 號位為甲腈基(-CN),4 號位為甲氧基(-OCH?),6 號位為溴原子(-Br)?;瘜W式為 C??H?BrN?O,分子量 281.09 g/mol。
物理化學性質描述
外觀與性狀
1. 常溫下為類白色至淡黃色結晶性粉末,無明顯氣味(或略帶腈類化合物的微弱刺激性氣味),對空氣和濕氣穩(wěn)定性中等,需密封保存。
物理常數
1. 熔點:約 165~168 °C(實測值可能因純度略有差異),沸點:未直接測定,推測在高溫下分解(含腈基和溴的雜環(huán)化合物沸點通常較高,可能 > 300 °C);
2. 密度:1.70~1.80 g/cm3(理論計算值),溶解性:微溶于水,易溶于二甲基亞砜(DMSO)、N,N - 二甲基甲酰胺(DMF)等極性有機溶劑,溶于乙醇、氯仿,不溶于石油醚。
化學性質
腈基的反應性:
1. 可水解生成羧酸(如在強酸或強堿條件下),或與胺類反應生成酰胺;
2. 可與格氏試劑、有機鋰試劑發(fā)生親核加成,生成酮或胺類衍生物。
溴原子的反應性:
1. 作為離去基團,易發(fā)生親核取代反應(如與羥基、硫醇、胺類取代);
2. 可參與過渡金屬催化的偶聯反應(如 Suzuki、Stille、Buchwald-Hartwig 偶聯),構建碳碳鍵或碳氮鍵。
雜環(huán)體系的特性:
1. 吡唑并吡啶環(huán)具有一定的堿性(吡啶氮原子可接受質子),可與酸成鹽;
2. 甲氧基(-OCH?)為給電子基團,可增強 6 - 溴的親電性,促進取代反應;
3. 整體結構穩(wěn)定,但高溫或強酸堿條件下可能發(fā)生環(huán)分解。
應用領域
醫(yī)藥合成
1. 作為靶向藥物中間體,用于構建含吡唑并吡啶結構的激酶抑制劑(如酪氨酸激酶、組蛋白去乙?;敢种苿擃惤Y構在抗腫瘤、抗炎藥物中常見;
2. 通過腈基和溴的官能團轉化,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雜環(huán)衍生物,例如:
腈基水解后與胺類縮合形成酰胺,增強藥物與靶點的結合能力;
溴參與偶聯反應,引入含氟基團或長鏈烷基,優(yōu)化藥代動力學性質。
農藥與生物活性分子
1. 用于制備含氮雜環(huán)類農藥(如殺蟲劑、殺菌劑),利用吡唑并吡啶環(huán)的高生物活性和溴原子的脂溶性提升藥效;
2. 作為除草劑中間體,通過結構修飾調節(jié)化合物的除草譜和作用機制。
有機合成方法學
1. 作為模型化合物研究雜環(huán)化合物的官能團化反應,例如:
探索溴代吡唑并吡啶的區(qū)域選擇性偶聯反應;
研究腈基在溫和條件下的轉化方法(如催化氫化生成胺)。
安全與儲存注意事項
危險性
1. 刺激性:接觸皮膚或眼睛可能引起紅腫,吸入粉塵可能刺激呼吸道;
2. 潛在毒性:腈基化合物具有低毒性(需避免誤食),溴代物可能具有一定的遺傳毒性(參考類似溴代雜環(huán));
3. 反應性:與強還原劑(如氫化鋁鋰)接觸可能劇烈反應,與強酸、強堿共熱時釋放氰化氫氣體(需嚴格控制反應條件)。
防護與儲存
1. 操作時佩戴防塵面具、乳膠手套及護目鏡,在通風櫥中進行;
2. 儲存于干燥密封容器中,避光、陰涼處(建議儲存溫度 2~8 °C),遠離水源和氧化劑,避免與酸、堿類物質混放。
制備方法
吡唑并吡啶環(huán)構建法
1. 以 2 - 氨基 - 5 - 甲氧基吡啶為原料,與溴乙酰溴反應生成溴代酮,再與氰胺在堿性條件下環(huán)化生成吡唑并吡啶環(huán),最后在 6 號位引入溴原子,具體步驟:
a. 2 - 氨基 - 5 - 甲氧基吡啶與溴乙酰溴在三乙胺存在下發(fā)生 N - ?;磻?,生成中間體;
b. 中間體與氰胺在甲醇鈉 / 甲醇體系中加熱環(huán)化,形成吡唑并 [1,5-a] 吡啶骨架;
c. 通過 NBS(N - 溴代丁二酰亞胺)或液溴在醋酸中進行溴化反應,在 6 號位引入溴原子,同時 3 號位氰基可通過腈化試劑(如氰化鈉)引入,總產率約 40%~60%。
取代基逐步引入法
1. 先合成吡唑并 [1,5-a] 吡啶 - 3 - 甲腈,再通過甲氧基化和溴化反應引入取代基:
a. 以吡唑并 [1,5-a] 吡啶為原料,通過 Vilsmeier 反應引入甲?;?,再氧化為羧酸,經酰胺脫水生成 3 - 甲腈;
b. 在 4 號位通過甲醇鈉 / 甲醇進行甲氧基化(需先活化苯環(huán),如通過鹵代物取代);
c. 在 6 號位通過溴化試劑(如溴 / 鐵粉)進行親電取代,該路線步驟較多,但適合官能團選擇性修飾,產率約 30%~50%。
工業(yè)生產中常采用環(huán)構建與取代基引入結合的路線,通過優(yōu)化反應溶劑(如 DMF、甲苯)和堿(如碳酸鉀、叔丁醇鉀)提高產物純度和收率。
本文引用地址:http://sbfxvo.cn/product/1572025.html
聯系方式:4006087598